
往常,人们都晓得糖对人体有害,所以“代糖”(人造甜味剂)呈现了。许多无糖饮料、无糖食品中,都添加了代糖。殊不知,人造代糖的危害可能不用糖更轻。2罐无糖汽水,就可能改动你的肠道菌,以至增加早亡风险。
在对人造甜味剂的危害停止多年调查后,不断在向世界发出正告:越来越多的证据标明,人造甜味剂(即人造的代糖)会以多种方式损伤安康。往常,新的研讨发现,人造甜味剂对肠道菌群的损伤,以至比我们之前所以为的还要严重。
世界上三种最盛行的人造甜味剂,三氯蔗糖、阿斯巴甜以及糖精对两种肠道细菌有致病性。它们对应的常见品牌如下:
三氯蔗糖:Splenda
阿斯巴甜:NutraSweet、Equal 和 Sugar Twin
糖精:Sweet’n Low、Necta Sweet 和 Sweet Twin
详细来讲,他们的实验数据标明,这些常见的甜味剂会使有益细菌变成有害菌,并可能增加严重疾病的风险。该研讨第一次向世人展示,肠道中的两种细菌——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如何变得有害并侵入肠壁。
早在 2008 年,研讨已指出,三氯蔗糖可将肠道细菌数量降低至少 47.4%,并进步肠道的pH值。此外,美国北佛罗里达大学的研讨人员另一项研讨发现,三氯蔗糖对细菌有代谢作用,能够抑止某些特定菌种的生长。
世界上三种最盛行的人造甜味剂,三氯蔗糖、阿斯巴甜以及糖精对两种肠道细菌有致病性。
只需2罐无糖汽水,就能改动有益菌
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Angelia Ruskin University)的研讨人员在2021年对外发布了其分子研讨的停顿,他们发现,当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变得有害时,它们会杀死排列在肠壁上的Caco-2细胞。
过去那些证明肠道细菌变化的研讨,大局部运用的是三氯蔗糖。但是,2021年发表在《国际分子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讨标明,无论无糖软饮料运用的是三种人造甜味剂中的哪一种,只需两罐饮料的浓缩物,便能够显着进步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粘附肠壁Caco-2细胞的才能,并使细菌生成生物膜。后者会促进其对肠道细胞壁的入侵。
测试中,三种甜味剂都触发了细菌对Caco-2细胞的入侵。
研讨主要作者、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生物医学科学院高级讲师钦彻( Havovi Chichger )表示:
“我们的研讨初次标明,食品和饮料中最常见的一些甜味剂——糖精、三氯蔗糖和阿斯巴甜——能够使正常和‘安康’的肠道细菌成为致病菌。”
“这可能招致本身的肠道细菌入侵身体,对肠道形成伤害,而这可与感染、败血症和多器官衰竭相关联。”
人造甜味剂疾速入侵每个人的饮食
不幸的是,关于许多人来说,吃甜食曾经上瘾,而这是由食品工业推进的。这个行业在持续开发充满着糖和人造甜味剂的食品,而这些都是极端可口、低价和超加工食品。因而,关于宣传实验室研发的低热量食品能够减重的制造商来说,减肥食操行业已成为他们的摇钱树。
乔治华盛顿大学米尔肯研讨所公共卫生学院2017 年的一项研讨发现,从 1999 年到 2012 年,运用低热量甜味剂的美国成年人增加了 54%,有1.3亿人,这占当时美国成年人口总数的 41.4%。依据美国人口普查和西蒙斯全国消费者调查的数据计算得出,到了2020年,美国运用低热量甜味剂的成年人数升至1.4亿。
从1999 年到 2012 年,最初运用低热量甜味剂成年人口数的飙升开端,不断到2020年,这个数字似乎不断坚持稳定。这可能局部归因于,越来越多的证据标明,像Splenda这类低热量甜味剂,是招致越来越多的人超重和瘦削的主要缘由。
结果是,瘦削成为当今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应战之一。2017年全球有470万人因瘦削而过早死亡。而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科研人员2021年的最新研讨也标明,人造甜味剂对人口安康情况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得更严重。
人造甜味剂进入体内后,发作了什么
有个状况需求惹起人们的注重:美国的两位科学家2013年在线发表于《毒理学及环境安康》期刊上的研讨提醒,即便人造甜味剂的热量很少或是零热量,它们依然具有代谢活性。《纽约时报》早在1977年的报道称,美国FDA于该年宣布制止在食品和饮料中运用糖精,是由于动物实验显现,糖精与恶性膀胱肿瘤有关联。
但是,FDA后来又批准了糖精的运用,称,“超越30项人体研讨标明,在实验室老鼠身上发现的结果与人类无关,食用糖精对人来说是平安的。”
但FDA的批准,并不意味着它对你有益处。许多研讨已将人造甜味剂与瘦削、胰岛素抵御、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症风险的上升联络起来。
美国科学家2015年在《生理学和行为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罗列了人造甜味剂推进代谢功用障碍的三种机制:人造甜味剂干扰控血糖和能量稳态的学习反响;它毁坏肠道菌,并诱导葡萄糖耐受不良;人造甜味剂与在整个消化系统中表达的甜味受体互相作用,促动葡萄糖吸收和胰岛素分泌。
与糖相比,人造甜味剂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有显着不同。糖是有害的,由于它常常会使有害微生物滋生,但人造甜味剂的效果可能更糟,由于它们对肠道细菌来讲,完整是有毒的。
2018年发表在《分子》杂志上的一项动物研讨,剖析了六种人造甜味剂,包括糖精、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纽甜、爱旺甜和乙酰磺胺酸钾对生物体的影响。数据显现,它们都会损伤肠道细菌的DNA,对益生菌正常和安康的活动形成干扰。
每天喝2罐无糖饮料,增加早逝风险
《美国医学会期刊-内科学》2019年发表了一项研讨,这个研讨为期20年,统计了来自10个欧洲国度的45万人的数据,结果显现,人造甜味剂饮料的摄入与人口死亡率存在关联。
研讨人员在计算时,扫除了以前患有癌症、中风或糖尿病者的数据。在最终计入的数据里,71.1%的研讨对象是女性。结果标明,无论是加糖的还是加人造甜味剂的软饮料,每天喝两杯或以上这种饮料的人,其全因死亡率更高。(译注:全因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种缘由招致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口群体总人口数之比。)
研讨人员当时所用的丈量单位——杯,其容量为250毫升(8.4盎司),而欧洲销售的规范软饮料容量,为每罐330毫升(11.3盎司)。换句话说,这项研讨的结果,是基于人每天摄入软饮料不到两罐的量而得出的。

若要远离糖尿病,除了汽水,哈佛点名有3种高糖饮料也要留意。
含人造甜味剂的无糖饮料的摄入,与人口死亡率存在关联。
研讨人员发现,在死亡人口中,43.2%的人死于癌症,21.8%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2.9%的人死于消化系统疾病。与较少喝软饮料(每月少于1杯)的人相比,每天喝2杯或更多软饮料的人,更有可能是年轻人、吸烟者和肌体活泼的人。
这项研讨的数据进一步显现:人造甜味剂软饮料与心血管疾病招致的死亡存在联络,而加糖软饮料与消化系统疾病招致的死亡存在联络。这意味着,运用人造甜味剂来到达断糖或减糖的战略,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结果。
人造甜味剂的更多危害:抑郁症、肝损伤⋯
阿斯巴甜是另一种人造甜味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不断对其停止研讨。美国的科研人员2014年在《护理与安康研讨》期刊(Research in Nursing & Health)上发表了一项研讨,请参与实验的安康成年人停止为期8天的高浓度阿斯巴甜饮食,然后停止为期两周的停用排空,然后再停止8天的低浓度阿斯巴甜饮食。
结果,在高浓度阿斯巴甜饮食期间,研讨参与者患上了抑郁症、头痛和心情低落。他们在空间定向测试中的表现更差,这标明阿斯巴甜对神经行为安康有显着影响。
1993年,《生物肉体病学》期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这项研讨中,美国的科研人员对被诊断为心情障碍的人能否更容易遭到阿斯巴甜的影响停止了评价。这个实验的研讨对象,包括了40名患有单相抑郁症和没有任何肉体疾病史的人。但由于受试者的严重反响,在13人完成干预实验后,该研讨被终止。
《应用生理学、营养与代谢》(Applied Physiology,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2016年发表的研讨显现,喂食含有阿斯巴甜饮用水的小鼠呈现了代谢综合症病症。这项研讨中的另一个动物实验还发现,阿斯巴甜对胰岛素耐受有负面影响,并影响肠道菌群的构造。
印度科的学家2018年在《形态学》期刊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他们经过进一步的动物实验,肯定三氯蔗糖会影响动物的肝脏,结果“证明定期摄入该物质,有毒性作用”。该研讨倡议人们“应慎重摄入三氯蔗糖,以防止肝损伤。”
美国摩斯大学以及华盛顿大学的科研人员各自所做的一些研讨,还提醒了一长串与食用三氯蔗糖相关联的病症。其中包括:偏头痛、患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以及肝脏和肾脏肿大。
3种自然的糖替代品
和人造甜味剂相对,一些自然的糖替代品,对身体较为友善。常见的是从植物提取的甜菊糖、罗汉果糖和阿洛酮糖。
甜叶菊是南美菊科甜叶菊属的甜味草本植物。由它提取的甜菊糖,可用于大多数菜肴和饮料,赋予其甜味。

罗汉果糖与甜菊糖相似,但贵一点。
另一种天然的代糖是阿洛酮糖。虽然阿洛酮糖在日本的市场份额很大,但在西方却相对不为人知。在一些水果中,含有少量的阿洛酮糖。这种糖,被美国FDA授予公认安全(GRAS)的食品认证。
研究人员表示,阿洛酮糖的热量“实际上为零”。这意味着,阿洛酮糖这种稀有的糖可被用作甜味剂,帮助肥胖者减轻体重。阿洛酮糖还有助于降低血糖、减少腹部脂肪和减少肝脏周围的脂肪堆积。